这是一部催泪的影片,以上个世纪70年代为背景,弃婴问题是整个社会的伤痛,没有防范地生下孩子,却不得不抛弃,而每一个被抛弃的孩子背后,都是令人难过的故事。
被抛弃的孩子大多是两个原因,一个是因为穷,生育四五个孩子的家庭,承受不了家庭的重担,便只能选择遗弃;二是因为残疾或者是遗传病,那个年代,孩子就和动物一样廉价,健康的孩子尚且会被抛弃,更不用说残疾的孩子。
这种问题在偏远的山区尤为常见,即使有福利院的存在,弃婴也无法全部得到照顾。于是这些孩子便被寄养到各个乡村的农民家中,寄养的家庭需要符合条件,成功寄养之后可以得到补贴。
在影片中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一个寄养家庭的故事,以一个弃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,写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。
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耿二女,寄养在她家的孩子因为遗传病离开了人间,她悲痛欲绝,在孩子的坟前痛斥孩子的无情。
这是一个善良的母亲,虽然是寄养,但她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,母爱让朴素的她显得格外地美好。一直陪在她身边的保育员虽然难过,却已经见惯了这样的人间惨剧,甚至觉得孩子往生也是一种解脱。
在失去一个孩子的同时,另一个孩子也被放在了福利院门口,正是寒冬时节,孩子在门口嚎嚎大哭,幸亏福利院的大爷发现得及时,才避免了另一个惨剧的发生。
这个被遗弃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足内翻,长大后注定无法行走,他的父亲任建国是当地矿上的工人,因为为妻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,而家里还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,无奈之下,他只能放弃这个最小且带有残疾的儿子。
孩子被福利院接收以后,便有了一个“顺序式”的名字党生53,因为孩子众多,所以名字只能按照数字排队,这也是弃婴年代的真实现状。
作为父亲,任建国有自己的无奈,他知道这样做是丧尽天良,但理智却告诉他这是最好的选择。即使这样,他也难以心安,偷偷地去福利院打听孩子的安危。
看到福利院周边的穷苦环境,任建国后悔了,他偷偷地将儿子抱走,却被保育员拦下,告诉他寄养是需要办理手续的,两个人僵持不下,直到耿二女的出现。
耿二女并不是一个幸运的女人,她的丈夫身患重病,无法肩负家庭的重担,她的儿子还小,也没有办法分担家务,而她也刚刚失去了一个寄养在她家的孩子,但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善良,这也是影片中一直亮着的一束光。
在路上她看到了任建国抱着的孩子一直哇哇大哭,便主动喂孩子吃东西,这个举动也让任建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耿二女,他不忍地留下了孩子,去追求自己的发展。
党生53很幸运,虽然是被寄养在耿二女家中,但一家人都对他很好,哥哥经常抱着他,陪他玩耍,甚至在他想要走路的时候,拖着他走出正常的模样,耿二女甚至还开玩笑说:“你哥哥给你当拐棍呢。”
随着年龄的增长,党生53的残疾成了耿二女的心病,她不想让孩子一辈子趴在地上走路。可是对于农村的耿二女来说,她们没有多余的钱财给孩子看病,甚至进趟县城,都不舍得花钱坐车。
几经思虑,耿二女还是觉得孩子的终身大事比较重要,她背着党生53到县城,准备治好孩子的残疾。在县城里,看到腿部有残疾的乞丐,耿二女心软地将原本要买油糕的钱给了乞丐,看到乞丐的落魄,也刺激了耿二女治好孩子残疾的决心。
只是困难远比耿二女想的要大,在医生做了检查以后,告诉耿二女要去大城市做手术才行,医生的话像是一根刺一样扎在她的心中,她痛恨自己的无能,但也只能看着孩子自责。
为了治好孩子的残疾,耿二女不得不听信村里老道的话。
老道告诉她用千年古井里的水,烧开以后揉孩子的腿,但必须从晚上凌晨揉到鸡鸣。耿二女只能病急乱投医,只是坚持了三个月却毫无效果,反倒把她自己累倒了。
听说了耿二女的事情,福利院发起了募捐,村里的人纷纷捐钱,捐钱的队伍里还有那个被耿二女给过钱的乞丐,乞丐希望党生53不要像他一样,可以正常地走路。
这是一次成功的募捐,也是一次感人的善行,耿二女带着募捐的钱来到北京,本以为可以彻底治好党生53的病,却被医生告知无法完全康复。
在上京治病的过程中,耿女士处处碰壁,一晚上40块钱的旅店她住不起,只能背着孩子到处求人,只是一看到她寒酸穷苦的样子,城里的人们就把她赶了出来。
耿二女抱着孩子在旅店门口哭泣,被旅店老板看到了这一幕,这是一个和耿二女一样心软的男人,他最见不得妇孺等弱势群体,于是他将耿二女母子安排到了最好的房间,并在第二天带她们去医院。
孩子的残疾终究是无法看好,耿二女的这一趟旅程也是经历了酸甜苦辣。也许她已经习惯了被人冷眼相待,但依旧会在无助的时候感到难过,善良和柔软于她而言是常态,但却并不是世间每个人都有的美德。
在治病的过程中,孩子遇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任建国。
任建国在确认孩子被寄养以后,便离开了工厂,自己开了一个小卖部,在开小卖部赚到钱以后便在大城市开了饭店。
在耿二女带着孩子看病的时候遇到了任建国,只是场面并不和谐,因为党生吃了富人家孩子扔掉的糖葫芦,而被对方殴打,而任建国觉得耽误了自己的生意,在门口大骂穿着破烂的耿二女,直到他明白过来时,已经为时已晚。
任建国挣到了钱,便想要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,于是他到村子里找到了保育员,让保育员向耿二女的丈夫说明了情况,耿二女陷入了为难,她不知道该放孩子去城里享福还是留在自己的身边。
党生被接走的那天,耿二女被丈夫安排去集市上买豆子,直到大儿子到集市上告诉她,她才忍不住追赶接走党生的汽车,一路跑着喊着,摔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跑。
而在车上的党生问任建国要钱,本以为是接受了自己,却没想到只是想给耿二女治病。耿二女走小路赶上了汽车,母子二人抱头痛哭,这一幕让任建国也放弃了接党生回家的想法,也许钱真的买不来亲情和温暖。
影片的最后,耿二女为党生揉了十几年的脚,党生的脚也奇迹般地痊愈了。
而任建国也放弃了接回孩子的想法,甚至为耿二女夫妇办理了领养证,党生的脚在痊愈以后,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耿二女夫妇下跪,感谢她们的养育之恩。
人情冷暖,如人饮水,影片中有人性冷漠的一面,善良的耿二女因为贫穷处处被人看不起,进城以后遭到排挤,这不是那个时代的现实,如今也一样。
可也有足够温情的一幕,给党生捐钱看病的乞丐和村民,安排耿二女住宿的旅店老板,成为了影片中催人泪下的关键部分。
而贯穿影片的亲情,才是真正打动人的部分,陪伴永远是最长情的告白,金钱买不来亲情,那些因为利益而放弃孩子的人,终有一天会后悔。
耿二女虽然贫穷,但一家人在一起的“艰苦时光”,足够动人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