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吗?”“是的。”梦然斩钉截铁地回答。
截至目前,《少年》这首歌的全网视听量已超过10亿,“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”,既热血又朗朗上口,成为各个平台的刷屏神曲。
《少年》的作词、作曲和原唱,都来自同一个人,歌手梦然。2019年,梦然30岁,职业生涯中已发行200多首单曲,距上一首大火的歌曲《没有你陪伴我真的好孤单》已过去七年。沉浮之中,她发现少年时的勇气正在流失,“《少年》这首歌就是给自己加油打气的”,梦然说。
她的最新作品,是受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之邀,演唱公益主题曲《让梦生长》,用音乐鼓舞追梦路上的学子。这让她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,想起那个在倔强中成长的女孩……
那个最犟的学生
梦然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的一个教师家庭,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。四岁时,妈妈教她唱“世上只有妈妈好”,她竟用玩具琴弹出了一模一样的旋律。父母下定决心,让孩子学琴。
一开始,梦然用的是电子琴。父母骑单车接送,梦然坐后座,一台电子琴横夹在中间。遇到下雨天,大人穿雨披,梦然躲在雨披里,琴的两端露出来,再套上两个塑料袋,这样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好几年。
电子琴练习久了,弹钢琴容易没力度。那时一架钢琴要几万元,对梦然的工薪族父母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。父亲咬咬牙,还是买了。
钢琴从上海运到内蒙古,居民楼楼道狭窄,梦然一家人不知道钢琴可以拆解,雇了6个师傅硬往上搬。钢琴外观烤漆和内部撞碎了好几处都没人在意。多年后,老师来家中帮忙调音,才心疼地说:“你们家钢琴怎么这么多伤。”
钢琴被摆在家里进门最显眼的位置。梦然忘不了父亲第一次看她弹琴的眼神,“我爸是一个特别不会表达的人,就偷偷站在钢琴侧边看我,掩饰不住地兴奋,就好像自己的小公主终于拥有了快乐。”
相比于父亲的细腻,母亲则异常严厉。在长达十几年的练琴生涯中,寒暑假的时间表总是被母亲安排得满满当当,“我几乎没有什么和小朋友出去玩的记忆”,梦然说。
到高考前,练琴从每天两三个小时加码到十个小时。午休回家,不练1小时琴,母亲就不让吃饭;晚上练完琴还要完成学校的课业。
音乐是沉重的任务,也是偶尔叛逆的出口。十五岁的梦然曾经写了一首原创歌曲,叫《背叛自己》,还自弹自唱录了一张CD。父母听到后,惊呆了,找到帮忙录制的音像店老板,反复问:“真的是她自己录的?!”
对音乐,梦然非常有主见。自己写的琴谱,不喜欢的直接撕掉, “这一段实在是太难听了,你不觉得吗?”,毫不留情面。曾教了她4年的老师,给过她四个“最”的评价:“你这个学生是我见过最犟,最有自己主意,最不听话的,但你是我最好的学生。”
大学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后,梦然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风格。从大一开始,她就四处寻找演唱机会。那时很多学长学姐在校外自己开工作室,需要别人帮忙唱demo或翻唱,唱一首歌能赚25块钱。曾有人给她开出一天唱40首,80块钱的“劝退式”价格,她却也欣然答应。
大学里,靠着几块、几十块一首地唱歌,梦然攒下一万多元,全部买了录音设备。那是她的第一套录音设备,不算高级,她想,“这是我要永远走下去的路”,只要能唱歌、写歌、录歌,就是快乐的。
“我必须得在池子里”
2009年,梦然大学毕业。当时,成都、济南等二线城市,是圈内人眼中音乐氛围比较好的城市,梦然也去了,在酒吧里当驻唱。每天下午和晚上,连唱三四十首歌,唱完筋疲力尽回家,第二天中午醒来,继续唱。这种被挤满的生活,让她无从沉淀,也无暇创作。
在济南时,她差一点就迎来转机。酒吧老板推荐梦然去当地电视台,发展稳定。那天,台下坐着专门来“考察”她的领导,她却在台上唱劈了。
两年昼夜颠倒的驻唱生活之后,她的嗓子坏了。医生说她用嗓过度,需要静养。心灰意冷的她回到沈阳,去了朋友的公司,做游戏背景音乐。
刚毕业时父母就反对女儿做音乐,希望能安稳一点,回家做个钢琴老师。这次回沈阳,父母旧事重提。梦然的叛逆在那几年升级到最大,和家里大吵一架,憋着一口气,继续做音乐,“我必须得在池子里,哪怕我做的不好,哪怕我是垫底的。”
成为“技术型人才”
机会再次出现是2010年。北京的唱片公司递来橄榄枝,梦然跃跃欲试,但身边所有朋友都反对。徐阁回忆道:“那种公司都是广撒网的,一个小女生要去北京养活自己,太辛苦了。”梦然却只有一个理由:“为了圆梦。”
在北京燕郊的潮白河畔,花900块租的房,她住了三年。每天一个人在房间里写歌,用的还是大学那套设备。
2012年,梦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《假装洒脱》,但并不成功。公司给她安排演出机会,瞒着她自掏腰包,假装有演出费。她听说后,感觉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羞辱,不想再去。
这样的经历让她消沉了很久。2013年,她帮别人唱了一首《没有你陪伴我真的好孤单》,这首网络情歌,意外地反响热烈,梦然收获了一些粉丝。但演出多了之后,她向公司提出要求,每年必须给三个月的时间待在家里创作,“我不能把我的手艺丢了”。
她换租了一套两居室,一间自己住,另一间装修成录音工作室。工作室墙上的吸音棉是自己一片一片亲手贴的,为了防止收入杂音,房间里甚至没装空调。冬天冻得脚趾冰凉,夏天待久了从头到脚都是汗水。她不知道刚装好的房间有甲醛,得了鼻炎。
当时,得益于大学积累下来的制作经验,梦然唱功好,还能包办和声,发出去的音频别人直接就能用,价格也不高。名声越传越远,订单像雪花一样飞过来,最多的时候,她一年给人唱了600首。
这一次,她攒下三四十万的资金。钱还没捂热,又用来买了录音设备,比大学那套高级多了。朋友戏称她是“技术型人才”。作为年轻女歌手,对此,她也并不介意,“做让你自己快乐的事情,那就ok了”。
“你的歌火了”
一直让梦然耿耿于怀的是,《没有你陪伴我真的好孤单》这首唯一被大众认可的歌,不是自己写的,她一度怀疑自己在音乐上的能力。
直到今年,《少年》被广泛传唱,才让她觉得,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《少年》走红的节点,正是疫情从爆发到好转,人们需要鼓舞的时刻。3月的一天,梦然和父母正在朝阳公园散步,好友兼制作人徐阁突然来电,让她赶紧打开音乐App看榜单。打开一看,她的《少年》排在第一位。她当时有点懵,这首2019年发行的歌,火了?
很难想到,《少年》的创作,梦然只用了一个下午。据徐阁回忆,梦然在同一天给他发了三首新歌,他当时正在开车,“听第一首歌我就热泪盈眶了,到第三首时我直接把车停在路边哭了”。
梦然记得录完歌的那个下午,她待在自己的录音棚里,光着脚丫,一遍一遍听,觉得特别开心。后来把大灯关掉,音乐设备的显示屏时不时亮起,她想象自己在开演唱会,那一刻,音乐给她带来最纯粹的快乐。
站在30岁的节点上,《少年》既是梦然对热血青春的追忆,也是对未来的期盼。看到这首歌成为无数短视频的背景音乐,她也意识到唱的不仅是自己,也是每一个执着追梦的人。
梦然对少年的理解与诠释,与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公益活动不谋而合。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从2006年开始累计捐款逾亿元,帮助近两万名学子完成大学梦。梦然深知大学带给一个人的改变,于是接受邀请,成为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公益活动爱心使者,并演绎全新的主题曲《让梦生长》,歌词的第一句仍然是那句: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。
“我还是那个少年”
梦然是一个单纯的人,经纪人嘉志和朋友徐阁不约而同地说。
出道十年,梦然的生活可以用单调来形容,写歌、录歌、画画……她没有太多的社交需求,在演出之外,活得像一个“圈外人”。她唯一的“武器”就是自己的作品,在不再是少年的年纪,用少年的初心和坚持,创作好作品,获得认可与成功。
一次偶然,梦然听到自己的歌出现在战疫视频里,视频中医务人员从疫区平安归来,完成了使命。那一刻梦然备受鼓舞,“我不是医务人员,但是能用音乐的方式参与进来,对我来说是一份荣誉。”
还有一次,梦然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,过去在大凉山里打拳击的男孩、早早结婚生子的女孩,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,如今坐在干净整洁的课堂里齐唱《少年》,她感动不已。
梦然希望能用自己的音乐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。她为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演唱《让梦生长》,帮助更多困难学子圆梦大学,在大学里去拼去闯,去发现自己的热爱。这是她的公益之心,也是 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公益活动的初心。
当被问起还是当初那个少年吗?她斩钉截铁地说:“是的”。
她还是那个生于内蒙的女孩,为家乡写歌《阿尔山》;她还是那个不服输的女孩,如今加倍努力地工作。采访那天,梦然有5个通告,她的妆容是转场时自己在车上补的。聊天时,她安静地窝在沙发一角,面对提问习惯性地睁大眼睛,显出一种孩童般的认真。
我问她,有什么想对现在的少年说的,她说:“我希望追梦的年轻人都能秉承着一颗相信世界的心,努力去为人生做准备,至于结果是怎样,不必焦虑。是你的总会到来。”
正如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公益主题曲《让梦生长》中的那句歌词:“我们在努力行走,跟随理想的左右;望向同一片星空,未来紧握在你手中。”
《中国人的一天》第3785期
撰文/张艺 摄影/Gerry
编辑/一凡 周维
品牌特约/贵州习酒
出品/腾讯新闻